光陰常無蹤,詞窮不敢道荏苒,不知不覺,我已入職一年有余。回首過往,付出與收獲并存,責任與榮譽同在。一路走來,經歷頗多,感受頗多。
2017年7月離別校園,初入都市環保,我從懵懂的稚嫩書生開始向具備專業技能的職場人士轉變。對于這個全新的開始,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,不禁充滿期待,同時又略帶迷茫。雖然存在這種矛盾的心情,但我堅信只要腳踏實地,定能在都市環保這個大舞臺不斷成長,穩步向前。
剛入職期間,公司對新員工進行了入職培訓,從中我了解了公司的企業文化、主營業務和規章制度,這讓我在較短時間快速融入了環保大家庭。正式進入科室后,我開始了結構施工圖繪制工作。記得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設計某水站的兩層配電室。雖然只是個很小的結構,但于我而言,卻感到無所適從。所幸在師傅梁仕明高工的悉心指導下,我逐漸了解了設計工作的一般流程,并按步驟開展主體專業提資分析、結構選型、荷載確定、構件選取、結構建模計算、模型調整、施工圖繪制等工作,最終順利完成任務。
到了9月,工程部開展每年例行的培訓活動,培訓是由各專業面向其他專業做專業間的分享交流。作為剛入職不久的新員工,我從中收獲很多:一方面,在自身專業的基礎上,增加了對其他專業工作內容的認識,為后續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;另一方面,讓我深切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,項目的實施依靠各專業組成的強大團隊,只有專業間充分溝通、協調,才能順利完成。
12月底,我被派往印尼青山2×350MW項目現場,擔任設計代表一職。該項目是公司承接的第一個海外超臨界火力發電設計項目,作為一名新員工,自覺設計經驗尚淺,內心存在很多顧慮。臨行前,張衛軍主任找我談話,告訴我在現場要注意安全,邊學邊做;對于自己不能解決或拿不定主意的問題,及時向公司、科室反饋。這次談話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,讓我鼓起足夠勇氣前往印尼。
施工現場的問題不盡相同,但2×350MW項目又存在自身的特點。由于業主部分材料供應缺乏、難以及時從國內和當地補充,而現場工期要求又緊,業主經常要求對材料進行替換。對于此類問題,在充分考慮結構安全性的基礎上,只好盡量提出合理的替換方案,并及時向科室反饋、確認,從而保證施工正常進行。因業主自己進行施工管理,施工進度經常受其施工順序安排、設備采購、材料供應等影響,與設計發圖計劃存在差距。經與業主各方充分溝通,確定由業主提供圖紙需求,設計盡量調整發圖順序的方案,以確保施工順利進行。
2018年2月初,由于2×65MW燃煤燃氣發電項目缺乏土建專業人員,我被要求兼代土建專工。和之前得知自己被派往2×350MW項目一樣,我同樣有些擔心。原因在于,這是個EPC項目,挑戰會更大。不過,項目經理黃東告訴我:作為一名新手,要把握機會,充分參與到項目中;不能怕事,在學習中不斷成長,這樣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。這番話打消了我的疑慮,讓我能安心參與其中,盡力處理現場實際問題。
現場頻繁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樁位偏移,原因在于業主自行承擔樁基工程,而打樁精度控制不夠,導致很多樁與設計位置不符,嚴重的甚至偏移一個樁徑以上。為保證結構安全,經與業主充分協商,對偏離較大的樁進行設計變更,所發生費用由業主承擔。另一個重要問題是,對業主自有攪拌站供應的混凝土,因缺乏第三方檢測單位,現場除預留同條試塊外,尚需附加回彈測試。目的在于對比驗證業主試驗室報告和我方回彈結果,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,進而有效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和施工質量。作為土建工程師,及時處理現場發生的各種專業問題既是我的責任,也是對我的磨練,從中我獲益匪淺。每解決一個問題,便增強一分自信,這促使我不斷努力工作,持續刷新自己。
記憶猶新的是,4月底總經理助理張輝勝一行不辭辛苦,遠道而來,蒞臨現場指導工作。他認真聽取了項目部成員的工作匯報;全面巡視檢查了現場的各項內容;由衷提出了自己對現場在安全管理、合同管理、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意見及建議;仔細收集了現場在項目執行上存在的問題及困難。雖然張總僅在現場駐留短短5天,卻給我們每個人深深上了一課。作為一名新員工,我在自己的崗位職責、精神面貌、工作方法等方面都收獲頗豐。
最后,感謝公司給我這樣的機會,讓我在一年的時間里,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;感謝自己的努力,事實證明,有付出,就有回報。今年6月,我幸運地獲得了中冶南方“2017—2018年度新員工之星”榮譽稱號。這既是對我以往工作的肯定,也是對我今后工作的鞭策。我將牢記初心,繼續拼搏,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成長,努力為公司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!
工程部結構室? 王政印